档案事业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2023年09月12日 16:50  点击:[]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档案事业现代化因与过去、现在、未来的紧密关联而意蕴深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一方面,作为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档案事业现代化自然承接其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致力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之所在;另一方面,作为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的复杂系统,档案事业现代化有别于普适且抽象意义上的现代化,致力于探索一条以档案之名谱写现代化华章的光辉之路。由此,档案事业现代化集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自身个性于一体,并与兼具全局性、整体性的国家战略相辅相成。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要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档案事业现代化承接于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与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走向与使命之责不谋而合。

一、以档案为底色,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在,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培育、价值引领与路向选择。相应而言,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同时表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档案事业现代化便以此为据,构成其文化向度的第一重释义。“四个好”(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的目标定位为此指明了方向与路径。红色档案以跨越时空的视域、真实可感的笔触,记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长来路,其所蕴含的纯粹党性、所映射的高尚品格、所记载的拼搏历程,使其成为档案事业现代化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观照。

为此,一方面要善用活用红色档案,生动刻写党领导人民砥砺前行的奋进故事。2023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管好用好红色档案资源上下功夫”“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制作精良、感染力强的红色档案精品力作,用红色档案生动阐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红色档案为凭,讲述党与人民一路同行的风雨百年,将更能唤起人民群众之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而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另一方面,要巧用妙用红色档案,坚决驳斥混淆事实、诋毁党和国家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以红色档案为筏,行“四史”之舟,持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引领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与文化观,打造“信心坚定、共识凝聚、意志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2021年,由中央档案馆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共同推出的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即是以档案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生动范例。

二、以档案为载体,刻画中华文明全景式图貌

文化强国建设必然离不开恢宏磅礴、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如何对其进行深度挖掘、系统呈现、创新发展,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关键性议题。档案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表现出包罗万象、囊括万千的显著特点。它将时间的恒久性与空间的广域性集于一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忠实见证者。中华文明借由档案得以永续流传,并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场域中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由此,以档案笔触刻画中华文明全景式图貌,构成档案事业现代化文化向度的第二重释义。

一方面,档案事业现代化致力于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走深走实。作为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由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为研究主题,兼具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等特点,旨在厘清并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与五千余年文明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为此,须充分认识档案资源的遗产价值与文化效度,精准定位其作为研究素材(助力研究过程)与研究记录(存档研究成果)的双重角色,积极搭建档案事业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沟通桥梁,以增色作答“何以中国”这一宏大历史文化命题的可信度与可感度。

另一方面,档案事业现代化旨在增益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毋庸置疑,浩如烟海、广罗万千的档案资源中蕴藏着中华文明自诞生之初至发展壮大的脉络图景,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风貌的绝佳素材。由此,深度聚焦档案资源,全面挖掘潜在其中的文化基因与文化意涵,鼓励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畅通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的“档案之途”。对内而言,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且日渐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供给高质量、高标准且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知晓度。例如,由中国丝绸档案馆(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所推出的“第七档案室”IP,以解谜书、大型实景解谜活动、情景表演等多样形式对悠久精美的丝绸文化加以弘扬,收效颇佳。对外而言,着眼于提升文化话语权与文化感召力,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理念为指引,开展基于档案领域的文化交流项目与活动,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彰显中华文明之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所要求的“积极促进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档案领域合作,大力推动以档案为载体的中华文化走出去”“实施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提升工程”等,均是对档案事业现代化增益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积极倡导。

三、以档案为媒介,涵养中华文化认同之趣

中华文化认同关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进而达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内在成效。文化强国建设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以广范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为基础。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深受文化环境与社会认知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基因的显性产物。由此,以档案为媒介、涵养中华文化认同之趣,构成档案事业现代化文化向度的第三重释义。

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片面的、浅显的文化,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重方面文化的集合之物。定位承载上述文化的、兼具标志性与典型性的档案资源,既要从整体意义上识别中华文化所透射的共性特质,又要挖掘各种类型文化的个性之处。以革命文化为例,《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便是由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同参与完成的档案编研产物,其广涉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宣传、教育等诸多领域,对于还原历史真相、弘扬抗战精神、深化民众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由此,陆国强同志在今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提出:“继续推进《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程,广泛宣传编纂成果。”以此为参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定具有高辨识度、高认同感的关键主题,进而开展档案选用、梳理、鉴定与汇编等工作,不断深化人民群众之于中华文化的感知与认可。

总之,档案事业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者赋能后者,后者指引前者,以强大合力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8月7日 总第4019期 第一版

 

 

 

 

上一条:党委副书记宋晓炜到档案馆调研走访 下一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书写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报告

关闭